快速通道
工作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五育并举 培育造就时代新人

来源:全国高校思政网   作者:郭成洋   发布日期:2023-11-22 浏览次数:

  

(全国高校思政网 2023年11月15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创新优化体制机制为基础,以协同发展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教育为重点,以学生评价改革为牵引,有效将“五育”工作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通人才培养各领域,为实现高水平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素质教育高效率运行。一是加强党对学生“五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全国率先成立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一体化教育党工委并实体运行,建立工作例会和专题会制度,统筹推进学生“五育”工作顶层设计和融合规划,着力破解新时代学生“五育”发展难题。二是整合校内资源,在全国首创成立综合素质教育学院,组建心理教育等6个教研室,选聘专兼职素质教育教师200余名,开设《劳动教育》等4门素质类必修“金课”,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节等各类品牌活动,让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等紧密衔接,切实将素质教育理念有效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领域。三是构建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创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标杆行动计划》等统领性文件,研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4个专门性制度文件,促进德智体美劳各要素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四是健全保障落实机制,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搭建形成“校-院-班-宿”四级联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和“思政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思政育人工作梯队,为贯彻落实任务部署提供坚实保障。

五育协同并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坚持以德育为先。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坚强阵地。推进“思政课+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程和“练兵+培训”协同的双驱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发展体系,获“三进”省级精品课程2门,入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9门。二是坚持以智固基。构建形成“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和“三融通、三递进、一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改革,成立校院两级学业发展中心,大力推动双创教育课程建设和赛事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三是坚持以体为本。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完善“健康知识+体能素质+专项技能”教学模式,形成“校-院-班”三级竞赛体系和“学会-勤练-常赛”一体化递进式发展机制,每年直接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学生达18万余人次,大学生体育代表队在省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得金牌90余枚。四是坚持以美为要。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开设美育选修课,本科生必须修满2学分美育课程方能毕业。将美育与耕读教育紧密结合,开设“大美秦岭”“九曲黄河”“大国三农”系列精品通识类课程,切实提升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精心打造“一院一品”和“四节三展”品牌文化活动,学校艺术团体荣获30余项国家级奖项,原创话剧《雕虫沧桑》荣获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五是坚持以劳为重。把知农爱农作为价值引领融入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设置2学分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形成具有西农特色的“基础理论+农耕专题+劳动实践+专业实训+就业创业”递进式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以“三夏劳动生产实习”“五个文明工程建设”和公益性志愿服务为载体,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每年组织近2万名本科生在试验站上开展实习实践劳动活动,打造形成“西部乡村调查”“驻村驻点支教支农”等社会实践品牌,近三年,毕业生74%服务涉农行业,43%扎根西部干事创业。

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质增效。一是明确评价依据。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增值评价理念贯穿于学生评价改革全过程,出台《本科生素质能力测评实施办法》《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健全“五育并举”的学生素质评价制度矩阵,着力破除“重分数轻素质”片面育人倾向。二是明确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班内互评、考核评分、纪实评议等多元评价方式,增设加减分项,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作用。建成“第二课堂大数据展示中心”“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推进数字赋能学生素质评价改革。三是明确评价内容。将思想品德考察贯穿学生评价始终,引导学生锤炼高尚品格。将学科竞赛、实践成果等纳入智育考核范畴,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和潜能。建立形成日常参与、体质测试和专项竞赛相结合的体育考查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作为美育评价重点,引导学生塑造美好心灵。着重关心学生参与“三夏”实习、从事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经历,激励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品格。四是明确结果运用。完善规范学生荣誉及表彰体系,制定《学生荣誉表彰管理办法》《百名校园之星评选办法》等制度,将学生评价结果充分运用到学生各类评奖评优中,充分发挥榜样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

原文链接:https://www.sizhengwang.cn/a/gzdt_zxlb/231115/1654072.shtml

全国高校思政网2023年11月15日.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